2007年7月24日星期二

转[DIY]我的OB-01大黄蜂(BUMBLE BEE)

0 评论

[DIY]我的OB-01大黄蜂(BUMBLE BEE)

请先回看未完成品及制作过程吧……

头部制作过程(原材料为DBT头部):


手部改造前后对比(左边为改造后,可动性提高了,虽然可能不耐玩,但摆POSE很有用):


未完成品汽车形态:


未完成品机械人形态:


童年时的我因为是个机械人卡通迷的关系所以总有种自己做一个可变形机械人的天真想法,记得我小时候曾经多次尝试用泡沫塑料、纸皮和火柴盒等材料做可变形机 械人,但最终都是失败收场。上年的五月这种童年时的天真想法再一次出现在我的脑海中——做一个可变形的G1形态大黄蜂!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确有点冲动,在 没有充分的准备下就冲动的开始了这个《大黄蜂计划》,就因为这冲动折磨了我整整一年,但也因为这冲动让我又完成了一个童年的心愿。

《大黄蜂计划》的萌生和成功其实应该感谢日本TAKARA公司和美国孩之宝。TAKARA公司在1984年出品的G1大黄蜂玩具相对于现今玩具的制作科技 技术水平,无论在变形系统和形态都满足不了诸多要求的我;2004年MP和BT系列的出现使我对大黄蜂的重生有了很大的期望,后来更在关于BT系列的《变 形美学》一书中看到新款甲虫车的大黄蜂设定,虽然并非G1卡通中的旧甲虫车形态,但已使我欣喜若狂,我个人认为它是最漂亮的大黄蜂!不过因为TAKARA 公司拿不到汽车的版权,大好的设计未能商品化,我的期望最终泡汤了;2006年初,得知美国孩之宝公司计划推出的经典系列名单中有大黄蜂,这一消息又重燃 了我的希望。可是看到经典大黄蜂的试模后,失落的感觉也随之而来了。经典大黄蜂所采用的车型并不是甲虫车,不过人形是历代大黄蜂中最好看的,但因为经典系 列的定位较低,在细节上无法与BT系列相比,当然也达不到我的要求了;同年,变形金刚真人电影开拍,但可能也因为版权问题电影中的大黄蜂所采用的车型也不 是甲虫车,而且因为电影的设定更科幻一些,大黄蜂的人形与G1卡通形像出入挺大的,所以即使电影版大黄蜂要出玩具,但也不会是我想要大黄蜂。就因为以上的 这些原因我开觉得等待TAKARA和孩之宝推出像BT或MP系列那样素质G1形态大黄蜂实在太辛苦了,与其无限期的等待还不如自己去尝试创造,于是我有了 《大黄蜂计划》的念头并付之于行动……

以前的DIY工程都只是在原有商品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而这次的《大黄蜂计划》可以说是从无到有的开发工程,对我自己来说这次DIY工程是一项极新的尝试和 极大的挑战,说实话当时真的没信心去完成,也曾想过放弃,因为毫无经验,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实在太多了,包括变形系统的设计、头部面相的设计和雕刻、手 掌的改造等等都是我的第一次尝试,最大的因难就是想像与现实,理论与实际情况往往都是不相符,有时候一个小问题要想好几个星期才找到办法解决。就如之前所 说的这工程折磨了我一整年。但这工程所带给我的满足感远远超过以前改造工程,最大的安慰是虽然是第一次设计变形系统,可能有点不伦不类,但总算能在基本保 持真实甲虫车原貌的同时实现完全变形,基本达到了我的最初目的和追求——G1卡通形像与现实的结合。

PS,每一次革命都总会有牺牲,这一次也不例外,在这里我要向为大黄蜂作出过贡献和牺牲的玩具和模型致敬!
还有要感谢朋友们的支持,特别是GOUP朋友,出心出力,谢谢,谢谢!!!:D







完成品汽车形态(比例1/24):








前轮可转向联动系统:


所有仓门可打开:


前车厢内构(遗憾的是因变形系统关系,油门不能重现):


后车厢内构:


发动机:






完成品机械人形态(高17CM):























2007年7月12日星期四

《变形金刚》电影评点

0 评论

有句话不得不说——
为什么场景切换时不使用经典的“两派标志变换”呢?!

剧情
本来就是玩具广告,为了圆一个谎而不得不说更多的谎言。这方面电影版的谎话比原作更圆一些,不过仍然有生搬硬套的感觉。而且,影片在节奏上变化过于频繁,时快时慢,由明入暗或由暗入明的场景切换太过随意,让人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化。

人物
男主人公更像是一个推销员,一张永远合不拢的嘴显然比不上女主人公冷静的头脑和娴熟的车技。相比之下,几个美军特种兵倒是有血有肉。而诺大的国防部和无比神秘的第七区最后浓缩成了2个保镖,其中一个竟然像憨豆先生那样插科打诨,让人不得不哀叹导演的虎头蛇尾。
另一边,个性鲜明的威震天显然盖过了大义凛然的擎天柱一头,霸天虎们也依靠多种侦察与反侦察手段牢牢把握着主动权。而在汽车人方面,只有贯穿影片始终的大黄蜂依旧使人倍感亲切。
所有的人物就好像走马灯一样,2小时内轮番上阵,却没有一个能留在我的心里。

对白
剧中添加了很多美式幽默,有生活气息。人类的对白太随意(不止一个小丑),而机器人说话又太正经(文绉绉的,不知道是不是配音版的国语翻译太“强”了?),反差过于强烈,感觉好像是鸡同鸭讲。
突然想到,这么多台词如果是原版一定会来不及看字幕的^-^

视觉效果
有了迈克尔·贝,文戏再怎么不济也不会影响对眼球的吸引力。美军最先进的武器系统,实实在在的真人特技,配合动画师细致入微的机器人设计——套用电影里的一句台词:“妈妈,太酷了!”(先进归先进,F22也不能随随便便就飞进市中心吧,不过为了红蜘蛛,我们就不计较了)

音乐
听着感觉像加勒比海盗(梦工厂挖了迪士尼的墙角?^-^),同样震撼人心的磅礴气势。但是,但是……为什么没有渲染人物内心世界的音乐?!

小结
电影给了我2小时的紧张刺激,却没有更多值得回味的东西。

2007年7月5日星期四

又见中国观众不文明看戏的新闻

0 评论

中国人喜欢在戏院吵闹绝非素质低下,而是因为——

我们管它什么戏?通俗的、高雅的、政治戏、娱乐戏……能来给你捧场就不错了,表给了你面子还不识抬举!
何况——
中国人自秦汉以来就习惯做看客了。
通常能“入戏”的,要么是天生戏子贱骨头命,要么是“厚黑”道的能人,总之都没什么好下场!
要我和戏子一起投入?给我皇帝老子的位子我还嫌坐不踏实呢!

一个字——贱!

***********************************************************
********* 新闻原文 *********
***********************************************************
(联合早报网讯)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大陆不文明举动再现一桩!法国着名音乐教授布菲日前到南京演奏,结果音乐会上小孩子上窜下跳、大呼小叫,此起彼伏的手机铃声、说话声遍布整个会场,布菲越演越气,最后气到不行,暂停演出跑到后场哭了起来。

  扬子晚报报道,六月廿九日晚上,在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厅有一场来自法国巴黎国立音乐学院布菲教授的演奏,布菲是法国弹奏李斯特和舒曼作品的第一把交椅,她已在全世界各地举办二百多场的音乐会,但这场最高票价达到二百八十元人民币的演奏会刚开幕不久,就被迫中断演出。

  布菲在听到小朋友吵闹声和手机铃声后离开舞台到后台调整情绪。主办单位人员跟到后台赫然看到布菲泪流满面。

  布菲事后受访时表示,她很渴望把最好的音乐带给大家。只是当晚的环境影响了自己的发挥,「嘈杂的声音使她无法专注,而没有把最好的东西带给观众,让她有点难受」。

  她提出了一些恳切的建议,学音乐要从欣赏音乐开始,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尊重现场、尊重音乐家,孩子也才能体会到,在台下静静地倾听别人演奏,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南艺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徐军表示,在大陆,听音乐会有时与享受无关,会变成一件「恐怖」的事情。现场非常嘈杂,小孩子吵吵闹闹,装饮料的塑胶袋发出的杂音以及手机声响,都让耳朵非常难受。这种不仅损坏自己形象,也妨碍他人的行为,每每让各地的音乐家头痛不已。

  大陆大多数地方并不存在「欣赏音乐会」的气氛。在音乐厅里说话、喧譁、打架等丢脸的事情,在各地是屡见不鲜,且是无法解决的老话题,很多人也就见怪不怪,只是这次把台上演奏的音乐家气到哭,并不多见。

【转】瞧瞧自己的贱名该叫啥

0 评论

小时候听到有些小朋友小名很玩——狗蛋、狗剩、小栓啥——大家说是因为小孩取个贱名生病,养活。
所以根据出生月份和日期名字,贱名应该叫——

( 生日中 月份) 1 长 2 栓 3 大 4 来 5 狗 6 守 7 傻 8 福 9屎 10 二 11 胖 12 臭

( 生日中 具体日期) 1 娟 2 妮3 腿 4 娣 5 球 6 坑 7 年 8 岁 9 娃 10 毛 11 剩 12 姑 13 英 14 妹 15 肥 16 霞 17 狗 18 虎 19 花20 凤 21 定 21 村 22 蛋 23 妞 24 牛 25 木26 翠 27 爱28 财 29 石 30 美丽 31 发